骨质疏松,为什么很多人听了都觉得可怕?
骨质疏松症,顾名思义,就是骨骼的“疏松”。这并非简单的骨骼变轻或变软,而是指骨骼中的矿物质密度降低,骨骼的结构变得脆弱,容易发生骨折。骨密度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骨骼矿物质密度”,是衡量骨骼强度、预测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的骨密度会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。在青年时期,骨密度逐渐增加,达到一个峰值;随后,随着年龄的增长,骨量逐渐丢失,骨密度开始下降。当骨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引发骨质疏松症。
你会看懂骨密度的报告吗?主要看值与值
当我们拿到骨密度报告时,常常会被一堆复杂的数据和指标弄得晕头转向。其实,看懂骨密度报告并不难,关键是要理解其中的两个值:值和值。
值,是患者骨密度与同性别、同种族健康成年人的骨密度平均值的差值,除以健康成年人骨密度标准差得出的值。简单来说,值就是我们的骨密度与同龄、同性别健康人群平均骨密度的比较结果。当值小于时,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。
值,则是患者骨密度与同年龄、同性别、同种族正常人群骨密度平均值的差值,除以正常人群骨密度标准差得出的值。值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是否由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,而非单纯的年龄增长。
骨质疏松的前期信号,别错过
1、半夜痛
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静时,突然感到莫名的疼痛?这种疼痛难以确定具体位置,常常发生在后半夜或凌晨。这可能就是骨质疏松的信号之一。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系统畸形,引发疼痛,而这种疼痛在夜间更为明显。
2、腰背痛
腰背痛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,但如果你发现这种疼痛在活动时加重,尤其是负重较大的腰背部和活动较多的肩颈部,那么就要警惕了。这可能是骨质疏松导致的骨结构病变引起的。
3、翻身痛
当你尝试翻身或起坐时,是否感到骨骼疼痛?或者在某种体位下静息时也会感到疼痛?这种疼痛多与体位相关,是骨质疏松的另一个信号。由于骨质“松散”后,骨骼形状发生细微改变,周围肌肉受到影响,从而引发疼痛。
日常饮食和作息,如何预防骨质疏松?
4、合理饮食
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。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,而维生素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。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奶制品、豆制品、鱼虾等富含钙的食物,并适当晒太阳以获取维生素。
5、适量运动
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力量和密度。建议选择一些负重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跳舞等,同时结合一些力量训练,如举重、引体向上等。但请注意,运动要适量,避免过度运动导致骨骼损伤。
6、定期体检
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。通过骨密度检查,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