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logo
以热制热,冬天的毛病夏天预防
2025-07-05
13次

空调房里的低温环境与室外高温形成强烈反差,频繁进出容易导致血管突然收缩或扩张,对于本身血管弹性就差、血压不稳定的中老年人来说,是需要注意的。


冷饮冷食进入肠胃后,会使胃肠道血管迅速收缩,血流减少,影响消化功能。用冷水洗澡,皮肤表面的血管会突然收缩,血液循环不畅,不仅不利于散热,还可能引发感冒,甚至诱发关节炎。中医认为,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,夏季过度贪凉,会损耗体内阳气,让寒邪在体内积聚,等秋冬季节天气转凉,旧问题就容易复发。

 

驱寒湿固根本,冬病夏可防

中医讲究 “冬病夏治”,夏季人体阳气旺盛,是驱除体内寒湿、预防秋冬疾病的好时机。中老年人可以适当通过内服补阳食物或外用辛温通阳的方法,调整身体阴阳平衡。

 

在饮食上,可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。比如羊肉,性温味甘,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能温中健脾、补肾壮阳,在夏季适当食用,可以帮助驱散体内寒气。生姜也是补阳的好食材,俗话说 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生姜性温,具有解表散寒、温中止呕的功效,早上喝一杯生姜红枣茶,既能温暖脾胃,又能促进血液循环。

 

温水洗澡:温和散热更健康

很多人觉得夏天用冷水洗澡才够凉快,其实不然。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温水洗澡才是更好的选择。建议水温控制在 35℃ - 37℃,这个温度和体温相近,洗澡时不会给身体带来强烈刺激。当温水接触皮肤时,能适度刺激皮肤血管扩张,加快血液循环,使体内的热量更顺畅地散发到体外。

 

相比之下,冷水洗澡虽然一开始感觉凉爽,但皮肤血管遇冷收缩,反而不利于热量散发,而且突然的冷刺激还可能引起身体不适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50524111617.jpg


 

洗澡时间不宜过长,控制在 10 - 15 分钟即可,避免因长时间站立导致体力消耗过大,引发头晕等情况。

 

热茶散热:

夏季喝热茶,这看似违背常理的做法,实则是中医推崇的养生之道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茶苦而寒,最能降火。” 茶叶中含有的茶碱,有利尿作用,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。


当我们喝下热茶后,身体会微微出汗,这是因为热茶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,使毛孔张开,汗水在蒸发过程中,会带走体表的热量,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。而且,喝茶还能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矿物质,起到解渴的作用。

 

热粥润燥:

夏季湿暑交加,闷热的天气常常让人食欲不振,热粥不仅容易消化吸收,还能解暑生津、调养脾胃。

 

山药、莲子、百合、薏苡仁、绿豆等都是制作养生热粥的好食材。山药健脾益胃、滋肾益精;莲子补脾止泻、益肾涩精;百合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;薏苡仁利水渗湿、健脾止泻;绿豆清热解毒、消暑利水。